標準物質一站式采購平臺
雙氯芬酸作為蓄牧業(yè)中常用的一種抗炎藥,曾經引發(fā)了一場生態(tài)圈的自然災難。2004年,華盛頓州立大學已故的微生物學家林賽·奧克斯(J.Lindsay Oaks)所帶領的研究者們發(fā)現,雙氯芬酸(一種在牲畜中廣泛使用的抗炎藥)是殺死印度次大陸三種禿鷲的罪魁禍首。奧克斯碰巧對中東的獵鷹訓練術感興趣,聽說過雙氯芬酸的致命效果。他靈機一動,決定測試這種藥對印度禿鷲的作用,而之前十年印度禿鷲的種群已經縮小了95%。
由于牲畜是神圣的,死亡牲畜的尸體不能被食用或火化。相反,它們要“曝尸荒野”,供禿鷲啄食。在2004年,關于尸體的調查中發(fā)現有十分之一的尸體被雙氯芬酸污染了,而研究者們計算得出,禿鷲每吃一次含有雙氯芬酸的肉,就有百分之一的死亡幾率。禿鷲的減少,導致了野狗數量的增加,而越來越多的野狗也增加了人類發(fā)生狂犬病的隱患。不但如此,村鎮(zhèn)和野外的野狗群體的增長,導致生活在深林中的花豹轉而獵殺野狗,加大了花豹傷人的機率。同時又因為野狗對腐尸的分解利用效率不及禿鷲(其強酸性能抑制細菌增長),從而進一步加劇了自然環(huán)境的惡化。
登錄后才可以評論
立即登錄通話對您免費,請放心接聽
溫馨提示:
1.手機直接輸入,座機前請加區(qū)號 如13164239859,010-58103778
2.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電話號碼,立即回電,請注意接聽
3.因為您是被叫方,通話對您免費,請放心接聽